鞫组词,鞫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
鞫组词,今天小学生网小编蒙蒙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《鞫》的组词列表,希望下面整理的鞫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。 鞫字简介 基本解释 ● 鞫 jū ㄐㄩ ◎ 审问犯人:鞫讯。 ◎ 穷究。 ◎ 姓。 鞫组词案鞫(àn jū):审讯。 唐 李肇 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 卢昂 主 福建 盐铁,贜罪大发。有瑟瑟枕,大如半斗,以金床承之,御史中丞 孟简 案鞫旬月,乃得而进。”《宋史·孝义传·李璘》:“ 璘 手刃杀 友 而不遁去,自言復父讎,案鞫得实, 太祖 壮而释之。” 按鞫(àn jū):审问。《旧唐书·马怀素传》:“ 易之 怒,使人诬告 贞慎 等与 元忠 同谋, 则天 令 怀素 按鞫,遣中使促迫,讽令构成其事, 怀素 执正不受命。”《隐居通议·杂录》引 宋 郑克 《折狱龟鉴》:“有劫江贼,按鞫,已具。”《清史稿·圣祖纪二》:“ 四川 巡抚 于养志 、提督 岳昇龙 互訐,遣官按鞫,俱削职。” 逮鞫(dǎi jū):逮捕审讯。《宋史·卢士宗传》:“有罪当验问,不宜逮鞫。” 读鞫(dú jū):宣读判决书。《周礼·秋官·小司寇》“读书则用灋”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:“读书则用法,如今时读鞫已,乃论之。” 贾公彦 疏:“鞫,谓劾囚之要辞,行刑之时,读已乃论其罪也。” 会鞫(huì jū):会同审问。《明史·曹变蛟传》:“法司会鞫 王朴 罪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献一·司徒公历仕录》:“俟王( 辽王 )稍气平,仍具文来,我再添一官会鞫,庶好担当。” 诘鞫(jié jū):见"诘"。 鞫治(jū zhì):审理处治。《新唐书·列女传·衡方厚妻程》:“ 程 徒行至闕下,叩 右银臺门 ,自刵陈寃,下御史鞫治有实。”《明史·宦官传一·张忠》:“ 张忠 、 吴经 发 孝陵卫 充军, 张雄 、 张鋭 下都察院鞫治。”《清史稿·宣宗纪二》:“命 彦德 鞫治 茂明安 署札萨克贝勒 丹丕勒 等訐控盟长之狱。” 鞫正(jū zhèng):审理纠正。《宋史·赵与懽传》:“悉使详覆,果可疑者则亲往鞫正,必情法轻重可閔,始许审奏。” 鞫狱(jū yù):审理案件。《魏书·广川王略传》:“性明敏,鞫狱称平。”《旧唐书·职官志二》:“凡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亲属讎嫌者,皆听更之。” 章炳麟 《文学说例》:“ 迁固 所録……仍其本语,无所增损,如鞫狱之録辞,此所谓口説也。” 鞫引(jū yǐn):穷究株连。《新唐书·张知謇传》:“ 知默 与监察御史 王守慎 、 来俊臣 、 周兴 掌詔狱,数陷大臣。 守慎 虽其甥,恶鞫引之暴,不得去,请度为浮屠。” 鞫谳(jū yàn):审讯议断(狱案)。《宋史·职官志五》:“﹝大理寺﹞ 元丰 官制行,置卿一人……卿掌折狱、详刑、鞫讞之事。” 清 沉德潜 《百一诗》之一:“鞫讞恣挞辱,需索空鸡豚。” 鞫讯(jū xùn):(1).审问。《宋书·谢庄传》:“逮 汉文 伤不辜之罚,除相坐之令, 孝宣 倍深文之吏,立鞫讯之法,当是时也,号称刑清。” 清 顾炎武 《书吴潘二子事》:“当鞫讯时,或有改辞以求脱者, 吴子 独慷慨大駡。”(2).引申为讯问。 梁启超 《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》:“由此观之,其当初设报之心,果何在乎,不待鞫讯矣!” 鞫系(jū xì):审讯囚禁。 明 归有光 《<戴楚望集>序》:“当是时,廷臣以言事忤旨,鞫繫者先后十数人。” 鞫问(jū wèn):审讯。 唐 戴孚 《广异记·仇嘉福》:“吾非常人,天帝使我案天下鬼神,今须入庙鞫问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六回:“知府叫拘本寺僧鞫问缘故,俱各不知情由。” 郑振铎 《桂公塘·黄公俊之最后九》:“ 国藩 老不敢提他出来,公开的鞫问,怕他当大众面前说出什么不逊的话来。” 鞫誓(jū shì):古代军旅的誓言。鞫,通“ 鞠 ”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尚博》:“是以閭陌之拙诗,军旅之鞫誓,或词鄙喻陋,简不盈十,犹见撰録。”参见“ 鞠旅 ”。 鞫实(jū shí):审讯核实。《新唐书·李朝隐传》:“不经鞫实,不宜轻用法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宣宗大中元年》:“敕御史臺鞫实以闻。” 胡三省 注:“鞫实,穷治其实也。” 清 景星杓 《山斋客谭·孙旭》:“臬使某,侦知其诈,擒 旭 并盗鞫实,因拟以大辟。” 鞫审(jū shěn):审问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奉圣旨下大理寺鞫审,即刻便自进牢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问拟》:“供者,具也。鞫审之际,两造以口具事之始末也。” 鞫人(jū rén):(1).惯于恶语中伤他人的奸邪之人。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鞫人忮忒,譖始竟背。” 郑玄 笺:“妇人之长舌者,多谋虑,好穷屈人之语,忮害转化,其言无常,始於不信,终於背违。”(2).审讯犯人。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五》:“吾能鞫人,不能鞫鬼。” 鞫囚(jū qiú):审理罪案。《宋史·余靖传》:“陛下諭之曰:‘朕不欲因鞫囚与人恩泽。’” 鞫情(jū qíng):审问案情。《清会典·刑部三·尚书侍郎职掌三》:“凡听断,依状以鞫情,如法以决罚,据供以定案。” 鞫理(jū lǐ):犹鞫治。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天监十一年》:“ 魏 詔尚书与羣司鞫理狱讼。” 鞫考(jū kǎo):审讯拷问。 宋 朱弁 《曲洧旧闻》卷六:“凡 冲卿 亲戚官属,皆鞫考钩致其语。” 鞫勘(jū kān):审问查验。 宋 洪迈 《夷坚乙志·龙世清梦》:“ 温州 判官 高敏信 来,置院鞫勘。”《宋史·刑法志三》:“令监察御史每冬夏点狱,有鞫勘失实者,照刑部郎官,直行移送。”《元典章·刑部二·狱具》:“外巡尉捕盗官提获盗贼,随时发与本县公座推问是实,解本州府再行鞫勘施行,不得转委吏人及弓手人等拷问。” 清 徐士鸾 《宋艳·耿直》:“侍郎忽省前过,知其 文氏 妾,恐有所请,就庭下直面鞫勘。” 鞫决(jū jué):审讯判决。《魏书·肃宗纪》:“有司可修案旧典,祇行六事:圄犴淹枉,随速鞫决;庶尹废职,量加修厉。” 鞫劾(jū hé):审问判决。《书·吕刑》“狱成而孚” 孔 传:“断狱成辞而信,当输汝信於王,谓上其鞫劾文辞。” 孔颖达 疏:“ 汉 世问罪谓之鞫,断狱谓之劾,谓上其鞫劾文辞也。” 宋 苏舜钦 《论五事》:“或狱讼未具,遂停鞫劾。赋税起纳,无人催驱。” 鞫断(jū duàn):审理判决。《通典·刑七》:“有 韦氏 党,密奏请尽诛之,上命鞫断。” 鞫报(jū bào):审讯后报告。《新唐书·儒学传上·朱子奢》:“ 礼臣 诉御史阿党,乞下有司杂讯,不如所言请死。鞫报 礼臣 不实,詔如请。” 鞫案(jū àn):见“ 鞫按 ”。 鞫按(jū àn):亦作“ 鞫案 ”。审讯考问。 唐 康骈 《剧谈录·袁相雪换金县令》:“议者僉云奸计换之,遂遣理曹椽与军吏数人就鞫案其事。”《宋史·刑法志一》:“鞫按之任,委在胥吏,求无寃滥,岂可得也。”《辽史·刑法志下》:“ 乙辛 教牌印郎君 萧讹都斡 自首……帝信之,以 乙辛 等鞫按,至杖皇太子。” 勘鞫(kān jū):亦作“ 勘鞠 ”。审讯。《旧唐书·韦思谦传》:“皆谓勘鞫得情,是其实犯,虽欲宽捨,其如法何?” 宋 范仲淹 《奏雪滕宗谅张元》:“ 宗谅 虽已行勘鞫,必能辩明虚实。” 宋 司马光 《乞令监司州县各举按所部官吏白札子》:“即挟情按察,不以公者,侯勘鞠见实,自依常法。”《清史稿·贝子品级允禔传》:“未几, 福全 师还,命诸王大臣勘鞫。” 拷鞫(kǎo jū):拷打审问。《唐律疏议·断狱上·拷囚不得过三度》:“依《狱官令》,拷囚每讯相去二十日,若讯未毕,更移他司,仍须拷鞫,即通计前讯以充三度。” 考鞫(kǎo jū):拷问。《晋书·良吏传·曹摅》:“亲党告妇杀姑,官为考鞫,寡妇不胜苦楚,乃自诬。” 宋 洪迈 《夷坚丙志·九圣奇鬼》:“呼别将蓝面跨马者讯治,叱左右考鞫,亲折鬼四支,投于空而承以槊。” 面鞫(miàn jū):当面审讯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四:“当堂亲审,前情无异。题笔判云:‘……拟斩情已不枉,缘系面鞫杀劫魂附情真。’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审讼》:“不待公庭面鞫,而纸上之原被,早已得其四五。” 乞鞫(qǐ jū):亦作“ 乞鞠 ”。请求复审。《周礼·秋官·朝士》“期外不听”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云:“若今时徒论决,满三月,不得乞鞫。” 汉 王符 《潜夫论·述赦》:“被冤之家,乃甫当乞鞠,告故以信直,亦无益於死亡矣。”《宋书·蔡廓传》:“但令家人与囚相见,无乞鞫之诉,便足以明伏罪。” 穷鞫(qióng jū):彻底审讯或追究。《北史·崔昂传》:“帝盛怒,付 昂 穷鞫。” 梁启超 《小说与群治之关系》:“吾冥思之,穷鞫之,殆有两因。” 审鞫(shěn jū):审讯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理宗绍定二年》:“请令诸路提点刑狱官亲行所部,凡翻异驳勘之狱,同守臣审鞫,便宜予决,毋得滞留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宗藩·郡王谋叛贷命》:“惟情罪最昭灼,审鞫最详确,犹得死牖下者,无若 景帝 初年处 岷 藩事,最为失刑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籍没家产》:“审鞫反叛有据,即问其家口男女若干人……按律只坐正犯家属。” 廷鞫(tíng jū):亦作“ 廷鞠 ”。在朝廷上审讯。 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事物八·杨埙》:“ 杨 惧考死于狱,乃誑 达 曰:‘此实 李 教我,但於此招实无证见,不若会请多官廷鞫,待我言之,庶使 李 无辞矣。’”《明诗纪事丙籤·程敏政》引 清 查慎行 《人海记》:“ 刘文靖 以 程篁墩 短其不能诗,衔之,酿成廷鞠之狱。”鞠,一本作“ 鞫 ”。 清 褚人穫 《坚瓠续集·孔孟所使》:“御史 吴时来 劾奏 严分宜 父子奸贪误国,语太激, 世庙 大怒,廷鞫问是谁所使。” 推鞫(tuī jū):亦作“ 推鞠 ”。审问。《隋书·裴蕴传》:“ 藴 知上意,遣 张行本 奏 威 罪恶,帝付 藴 推鞫之,乃处其死。” 唐 陆贽 《商量处置窦参事体状》:“若不付外推鞠,则恐难定罪名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》:“有百姓杀人,私用钱物休和,事下 开封府 推鞫,皆无事实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四》:“纍絏多人,辗转推鞫,始有一人吐实。” 询鞫(xún jū):查问;审问。 唐 范摅 《云溪友议》卷中:“后 韦公 镇 蜀 ,到府三日,询鞫狱情,涤其寃滥轻重之繫,近三百餘人。” 讯鞫(xùn jū):亦作“ 讯鞠 ”。审讯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 汤 掘窟得盗鼠及餘肉,劾鼠掠治,传爰书,讯鞫论报,并取鼠与肉,具狱磔堂下。”《后汉书·邓骘传》:“罪无申证,狱不讯鞠。” 宋 晁补之 《奉议郎高君墓志铭》:“转运使 陈清 与监 如皋 酒,侍禁 方曖 者,仇也,入境即以疑似逮,务胥属君讯鞫,必欲造 曖 事莫脱者。” 清 刘大櫆 《翰林编修李公墓铭》:“按察 安庆 ,每讯鞠,公必坐屏幃后隐听。” 周善培 《辛亥四川事变之我·致陈子立书》:“及凶手已得,僕犹疑 路广钟 所购买,反復讯鞫,其日左右适在吾家,中间曲折,文所不详。” 谳鞫(yàn jū):亦作“ 讞鞠 ”。审讯。 明 汤显祖 《与沉华东宪伯书》:“读老伯《树德堂稿》,始知吾兄讞鞠多所全活,有从来矣。”《明史·吴道南传》:“法司悬缺半载,讞鞫无人,囹圄充满,有入无出,愁愤之气,上薄日星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四:“公派员讞鞫,二十二房内犯姦者一十四房,淫僧一十六名。” 研鞫(yán jū):勘问;审讯。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夫疑狱虚心研鞫,或可得真情,祷神祈梦之説,不过慴伏愚民,紿之吐实耳。” 清 曾国藩 《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》:“﹝君﹞出则听民遮道自言,停舆研鞫,前者辞穷,后者大畏。” 田北湖 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彼听讼者,研鞫两造之情伪,廉得其情,而后断狱。” 严鞫(yán jū):严厉审问。 梁启超 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第五节:“復为阶下囚于 嘉尔伽 长官之前,严鞫拷掠,背缚两手。” 育鞫(yù jū):亦作“ 育鞠 ”。谓年老穷困。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昔育恐育鞫,及尔颠覆。”一本作“ 育鞠 ”。 毛 传:“育,长;鞫,穷。” 郑玄 笺:“昔幼稚之时,恐至长老穷匱。”一说,育无“长老”义,“育鞫”,谓生活于穷困之中。 朱熹 集传引 张子 曰:“育恐,谓生於恐惧之中;育鞠,谓生於困穷之际。”亦泛指长养教育。 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己部第一章:“此惟父母之爱,抚养、顾復、提擕、育鞠,出于天而不知,啼笑则乐,疾病则悲。” 拶鞫(zā jū):谓用拶刑逼讯。 明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内臣职掌纪略》:“先监怒其愚狡,察其实寃,竟不为严旨所拘,再四拶鞫,了无盗袍证据。” 杂鞫(zá jū):会同审讯。《元史·泰定帝纪》:“ 息州 民 赵丑斯 、 郭菩萨 妖言 弥勒佛 当有天下,有司以闻,命宗正府、刑部、枢密院、御史臺及 河南 行省官杂鞫之。” 鞫爲茂草:谓杂草塞道。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。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:“踧踧 周 道,鞫为茂草。” 毛 传:“鞫,穷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比举 周 道有茂草之荒,鄣碍行路,使行者不达於四方。” 王先谦 集疏:“‘鞫’,读同‘鞠’。诗言顾瞻 周 道,本平易也,今途穷而不通,乃为茂草所鄣塞。”参见“ 鞠为茂草 ”。 鞫为茂草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