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: 小学生网汉字组词汉字组词汉字组词内容详情

珥组词,珥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

小学生网 2020-06-11 22:52:38 58

珥组词,今天小学生网小编小雪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《珥》的组词列表,望下面整理的珥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珥字简介
字母:e,拼音:er,带声调拼音:ěr,注音:ㄦˇ,部首:王,部首比划:4,比划:10,繁体字:珥,字体结构:左右结构,字法:形声,笔画顺序:横横竖横横竖竖横横横,五笔86编码:GBG,五笔98编码:GBG,Unicode:U+73E5,汉字编号:4402,

基本解释

ěr   ㄦˇ ◎ 用珠子或石做的耳环。 ◎ 剑柄上端像两耳的突出部分。 ◎ 插戴:珥笔(古代史官、谏官入朝插笔于冠侧,以便随时记录、写作)。珥貂。 ◎ 日、月两旁的光晕:日珥。月珥。

珥组词

抱珥(bào ěr):太阳两旁半环形的光圈。 明 杨慎 《丹铅总录·天文·中宫宿》:“阴阳交合,盛为雷,激为电……立为虹蜺,离为背矞,分为抱珥。此十四变皆轩辕主之。”参见“ 抱戴 ”。

宝珥(bǎo ěr):(1).女子的珠玉耳饰。 隋 卢思道 《櫂歌行》:“落花流宝珥,微吹动香缨。”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 谢 徐 二美人各出所有,翠鈿金釧,瑶簪宝珥,锦袖花裙,鸞带绣履,把 杜十娘 装扮得焕然一新。”(2).垂挂于建筑物上的玉饰。《南史·齐纪下·废帝东昏侯》:“ 禪灵寺 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 潘妃 殿饰。”

背珥(bèi ěr):指背谲、抱珥,即日旁云气。《开元占经》卷八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《书》:“ 兴 ( 熙 )六年五月丙子,日晕,有背珥,是时 卢龙 逼京都,战於郊也。”

钗珥(chāi ěr):(1).钗为发饰,珥为耳饰。泛指妇人的首饰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羽篇》:“宫人争以鸟所吐金为釵珥,谓之辟寒金。”(2).泛指聘物。 明 徐渭 《赠妇翁潘公序》:“是岁翁来家,乃遂以长女见许而赘某,某釵珥之礼,略具而。”

蝉珥(chán ěr):古代侍从官的冠饰。蝉,蝉文。珥,珥璫。后借指高官。《北齐书·赵郡王叡传》:“ 须拔 ( 叡 小名)进居蝉珥之荣,退当委要之职。”《南史·朱异传》:“后除中书郎,时秋日,始拜,有飞蝉正集 异 武冠上,时咸谓蝉珥之兆。”

貂珥(diāo ěr):(1).貂,貂尾;珥,插。指侍中、常侍之冠。因插貂尾为饰,故称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劝进梁元帝表》:“况臣等显奉皇华,亲承朝命,珪璋特达,通聘 河阳 ;貂珥雍容,寻盟 漳水 。” 唐 杨炯 《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荣高侍,赫奕禁门,雍容貂珥,日暮青琐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爱才》:“令弟从长,奕世近龙光,貂珥曾参于画室;舍妹夫人,十年陪凤輦,霓裳遂灿于朝霞。”(2).借指帝王贵近之臣。 明 王世贞 《寿宁侯故第歌》:“貂珥那传就日功,椒房已挟薰天势。” 清 钱泳 《履园丛话·谭诗·以人存诗》:“ 斌良 《过拂水山庄》诗:‘貂珥思推辅座,蛾麋甘让作完人。’”

珥彤(ěr tóng):犹珥笔。彤,赤管笔。《文选·王融<三月三日曲水诗序>》:“絜壶宣夜,辩气朔於灵臺;书笏珥彤,纪言事於仙室。” 刘良 注:“珥,执也;彤,赤管笔也,皆史臣所以书记君言也。” 宋 钱惟演 《上巳玉津园赐宴》诗:“珥彤寻竹籞,倾盖集芝廛。”借指史官之职。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九:“顷读公集《雨中过庐山》云:小臣殿陛司珥彤,濒行天语出九重。”参见“ 珥笔 ”。

珥丝(ěr sī):吐丝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蚕珥丝而商弦絶,賁星坠而 渤海 决。” 高诱 注:“珥丝,弄丝於口。”按,《览冥训》作:“蚕咡丝而商絃絶。”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郊语》:“蚕珥丝於室,而弦絶於堂。” 凌曙 注:“老蚕上下丝于口,故曰珥丝。”《春秋考异邮》:“蚕珥丝在四月。” 宋均 注:“珥,吐也。”

珥环(ěr huán):耳环。《宋史·舆服志五》:“凡命妇许以金为首饰,及为小儿鈐鋜、釵篸、釧缠、珥环之属。”

珥鹖(ěr hé):谓冠上插戴鹖尾。鹖,雉类。古代天子之近卫武臣,在冠左右插雉尾,以示勇武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孟冬篇》:“虎賁骑,飞象珥鶡。鐘鼓鏗鏘,簫管嘈喝。”

珥貂(ěr diāo):(1).插戴貂尾。 汉 代侍中、中常侍于冠上插貂尾为饰。后借指皇帝之近臣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王仲宣诔》:“戴蝉珥貂,朱衣皓带。入侍帷幄,出拥华盖。”《梁书·朱异传》:“歷官自员外、常侍至侍中,四官皆珥貂。” 唐 白居 《孔戣可右散骑常侍制》:“可使珥貂,立吾左右。从容侍从,以备顾问。” 明 王洪 《奉和胡学士光大侍从游万岁山诗韵》之五:“珥貂黄阁老,挥翰玉堂人。” 清 黄鷟来 《杂兴》诗之十二:“触豸岂柱下史,珥貂曾列侍中筵。”(2).指贵官显宦。 晋 戴安公 《释疑论》:“ 比干 忠正,毙不旋踵; 张汤 酷吏,七世珥貂。” 唐 韩愈 《陪杜侍郎游湘西寺》诗:“珥貂潘维番,政作类分 陕 。” 明 何景明 《雷黄明凯旋图歌》:“封侯拜将珥貂列,白金緋衣照云月。” 清 徐乾学 《纳兰君墓志铭》:“及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,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,别有在也。”

珥珰(ěr dāng):谓缀以珠玉之耳饰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下·骠》:“冠金冠,左右珥璫,条贯花鬘,珥双簪,散以毳。”

珥笔(ěr bǐ):(1).古代史官、谏官上朝,常插笔冠侧,以便记录,谓之“珥笔”。《文选·曹植<求通亲亲表>》:“安宅京室,执鞭珥笔。出从华盖,入侍輦轂。” 李善 注:“珥笔,戴笔也。” 元 耶律楚材 《爱子金柱索诗》:“他时辅翊英雄主,珥笔 承明 策万言。” 严复 《救亡决论》:“出宰百里,入主曹司,珥笔登朝,公卿跬步。”(2).指诉讼。 宋 黄庭坚 《江西道院赋》:“ 江西 之俗,士大夫多秀而文,其细民险而健,以终讼为能,由是玉石俱焚,名曰珥笔之民。” 金 元好问 《高平道中望陵川》诗之一:“来时珥笔夸健讼,去日攀车餘泪痕。”

耳珥(ěr ěr):指耳饰。 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五:“都女儿二十上下年纪……头上手上戴满了簪子、耳珥、戒指、镯子之类,说话时善能作态。”

服珥(fú ěr):衣服和佩饰。 宋 刘克庄 《灯二首呈刘帅》诗之一:“士女如云服珥鲜,暂陪猎较亦欣然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礼部一·粗婢得封》:“太后乃命召 郭氏 入,以其貌寝衣敝,特为妆饰,服珥甚华,因尽以赐之。”

冠珥(guān ěr):(1).即日珥。为突出在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。日全食时,用肉眼可以看见,其色火红。《周礼·春官·眡祲》“四曰监” 汉 郑玄 注:“监,冠珥也。” 贾公彦 疏:“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耳。珥,即耳也。今人犹谓之日珥。”《晋书·天文志中》:“冠珥背璚,重迭次序,在于日旁也。”《新五代史·司天考二》:“ 五代 之际,日有冠珥、环晕、缨纽、负抱、戴履、背气,十日之中常七八。”(2).指首饰耳饰。 唐 司空图 《山居记》:“亦犹人之秀发,必见於眉宇之间,故五峯頍然,为其冠珥。” 宋 郭彖 《睽车志》卷五:“见数妇人各买冠珥以入。”

晖珥(huī ěr):日月的晕圏。暉,通“ 晕 ”。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:“其月有薄蚀,有暉珥,有偏盲。”

笄珥(jī ěr):古代妇女常用以装饰发耳的饰件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设笄珥,衣阿锡。”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尝试使之施芳泽,正娥眉,设笄珥,衣阿锡。” 高诱 注:“笄,妇人首饰;珥,瑱也。” 宋 刘克庄 《鹊桥仙·生日和居厚弟》词:“女孙笄珥,男孙袍笏,少长今朝咸集。” 明 徐渭 《张母八十序》:“太君者,当其被戴笄珥,则女妇儔也。”

解珥(jiě ěr):脱去耳饰。古代妇女请罪的表示。 南朝 梁 王僧儒 《礼唱导发愿文》:“异 姜后 解珥,请罪於 周王 ;不待 樊姬 捨肉,有激於 荆后 。”

金珥(jīn ěr):金镶的珠玉耳饰。《晋书·礼志中》:“﹝ 魏帝 ﹞豫自制送终衣服四篋,题识其上,春秋冬夏,日有不讳,随时以歛,金珥珠玉铜铁之物,一不得送。” 南朝 陈 张见正 《采桑》诗:“迎风金珥落,向日玉釵明。” 隋 江总 《南越木槿赋》:“ 赵 女垂金珥, 燕 姬插寳珈。”

两珥(liǎng ěr):指日、月两旁的光晕。古代认为是灾变的征兆。《宋书·五行志五》:“ 晋愍帝 建武 元年正月庚子,白虹弥天,三日并照,日有重晕,左右两珥。”《隋书·天文志下》:“月晕有两珥,白虹贯之,天下大战。”《宋史·钦宗纪》:“﹝ 靖康 元年二月﹞未,日有两珥。”

祈珥(qí ěr):以血涂衅器物之礼。《周礼·春官·肆师》:“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。” 郑玄 注:“祈,当为进禨之禨;珥,当为衈。禨衈者,衅礼之事。”

青珥(qīng ěr):指日晕或月晕。一种因光的折射现象而在日、月周围形成的青色光晕。 唐 陈陶 《关山月》诗:“度磧衝云朔风起,边笳欲晚生青珥。”《宋史·天文志五》:“﹝ 隆兴 二年﹞七月甲申朔,日生赤黄晕不匝,上生重晕,又生背气及青珥。”

日珥(rì ěr):(1).日晕的一种。指完整的晕的外侧的小段晕弧。《周礼·春官·眡祲》“四曰监” 郑玄 注“监,冠珥也” 唐 贾公彦 疏:“云‘监,冠珥也’者,谓有赤云气在日旁,如冠耳。珥即耳也,今人犹谓之日珥。”(2).太阳表面上红色火焰状的炽热气体,由氢、氦、钙等元素组成。日全食时肉眼能看见,平时要用分光镜才能看见。

脱珥(tuō ěr):借指妇女具有懿德贤行。《晋书·后妃传序》:“永言彤史,大练之范逾微;缅视青蒲,脱珥之猷替矣。” 宋 曾巩 《仁寿县太君氏墓志铭》:“脱珥推食,光惠施兮。” 清 蒋士铨 《冬青树·写像》:“老身 度宗皇后 谢氏 是也。贤称脱珥,圣许垂帘。”参见“ 脱簪珥 ”。

象珥(xiàng ěr):象牙制成的耳饰。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及 虞 夏 之后,盖表布内丝,骨笄象珥,封君夫人,加锦尚褧而已。”《北史·魏任城王澄传》:“ 高祖 、 世宗 皆有女待中官,未见缀金蝉於象珥,极鼲貂於鬢髮。”

遗珥(yí ěr):见“ 遗簪堕珥 ”。

瑜珥(yú ěr):(1).比喻人姿质美好。 唐 韩愈 《殿中少监马君墓志》:“幼子娟好静秀,瑶环瑜珥,兰茁其牙,称其家儿也。” 清 冯桂芬 《钱武肃王像》诗:“兰芽瑜珥何联翩, 灵运 诗篇先述祖。”(2).女子耳上的装饰品。 清 王韬 《淞滨琐话·卢双月》:“安得皇天见怜,俾吾掌上珠易瑜珥为冠带。”

玉珥(yù ěr):(1).玉制耳饰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 靖郭君 之 齐 也,王后死,未知所置,乃献玉珥以知之。”(2).玉制的剑鐔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皇太一》:“抚长剑兮玉珥,璆鏘鸣兮琳琅。” 王逸 注:“玉珥,谓剑鐔也。” 洪兴祖 补注:“鐔,剑鼻。一曰剑口,一曰剑环。” 明 薛蕙 《宝剑篇》:“玉珥彫零苔蘚昏,雪花蠹蚀尘沙黑。”

月珥(yuè ěr):即月晕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引《荆州占》:“月珥且戴,不出百日,主有大喜。”参见“ 月晕 ”。

晕珥(yūn ěr):晕和珥。泛指日、月旁的光晕。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:“其日有鬭蚀,有倍僪,有晕珥。” 高诱 注:“倍僪晕珥,皆日旁之危气也……在上内向为冠,两旁内向为珥……气围绕日周匝,有似军营相围守,故曰晕也。”《宋史·天文志一》:“今东都旧史所书天文禎祥、日月薄蚀、五纬凌犯、彗孛飞流、晕珥、虹霓、精祲云气等事……视南渡后史,有详略焉。”《金史·方伎传·马贵中》:“日有晕珥戴背。”

簪珥(zān ěr):发簪和耳饰。古代多为高贵妇女的首饰。《管子·轻重甲》:“簪珥而辟千金者,璆琳琅玕也。”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帝谴责 鉤弋夫人 。夫人脱簪珥叩头。” 宋 苏轼 《以屏山赠欧阳叔弼》诗:“屏山輟赠子,莫遣污簪珥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甄后》:“有美人入,簪珥光采;从者皆宫妆。”

栉珥(zhì ěr):梳篦和耳饰。泛指头饰。 唐 韩愈 《吊武侍御所画佛文》:“御史 武君 当年丧其配,歛其遗服櫛珥,鞶帨于篋。” 宋 曾巩 《亡妻宜兴县君文柔晁氏墓志铭》:“仁孝慈恕,人有所不能及,於櫛珥衣服,亲属人所无,輒推与之,不待己足。”

珠珥(zhū ěr):缀珠的耳饰。 汉 刘向 《说苑·贵德》:“ 郑 子产 死, 郑 人丈夫舍玦珮,妇人舍珠珥,夫妇巷哭,三月不闻竽瑟之声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百岁之母,孩提之子,同时断斩……珠珥在耳,首饰犹存。” 元 方回 《孔府判野耘读<唐书·南诏传>为此诗问其俗》:“碧鈿悬珠珥,银鉤摘象驮。”

汉珥貂(hàn ěr diāo):汉 代侍中、中常侍帽子上所插的貂尾饰。亦借指侍中、中常侍。 唐 元稹 《酬李浙西先因从事见寄》诗:“近日金鑾直,亲於 汉 珥貂。”

脱簪珥(tuō zān ěr):取下簪珥等首饰,表示自责请罪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帝谴责 鉤弋夫人 ,夫人脱簪珥叩头。” 汉 刘向 《列女传·周宣姜后》:“ 宣王 尝早卧晏起,后夫人不出房, 姜后 脱簪珥,待罪於永巷。”亦省作“ 脱簪 ”。《资治通鉴·汉武帝征和二年》:“皇后闻之,脱簪请罪。”《明史·左光斗传》:“选侍事先皇无脱簪戒旦之德,於殿下无拊摩养育之恩。”《清史稿·后妃传·世祖孝献皇后》:“及闻 姜后 脱簪事,即有宜辩者,但引咎自责而已。”

瑶环瑜珥

遗珥坠簪

遗珥堕簪

汉字组词推荐

汉字组词分类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