敝组词,敝字组词带拼音及词语解释
敝组词,今天小学生网小编蒙蒙老师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《敝》的组词列表,希望下面整理的敝字组词资料及词语解释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。 敝字简介 基本解释 ● 敝 bì ㄅㄧˋ ◎ 破旧,坏:敝旧。敝俗。敝衣。敝屣。敝帚自珍。 ◎ 谦辞,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:敝人(我)。敝姓。敝处。敝校。敝国。 英文翻译◎ 敝 my this shabby ragged 敝组词黯敝(àn bì):破旧貌。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三:“ 泰兴 吴和甫 少宰 存义 直南书房时, 文宗 偶临幸,见其貂褂黯敝,笑询之。” 罢敝(bà bì):疲劳困敝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庶民罢敝,而宫室滋侈。”《隋书·刘元进传》:“今天下已罢敝,是行也,吾属其无遗类矣。” 明 张居正 《请酌减增造段匹疏》:“东南地方,灾伤重大,民力罢敝。” 败敝(bài bì):破旧。 宋 刘攽 《中山诗话》:“ 祥符 天禧 中, 杨大年 、 钱文僖 、 晏元献 、 刘子仪 以文章立朝,为诗皆宗尚 李义山 ,号‘西崑体’,后进多窃 义山 语句。赐宴,优人有为 义山 者,衣服败敝,告人曰:‘我为诸馆职撏撦至此。’闻者懽笑。” 崩敝(bēng bì):败坏。《后汉书·曹褒传论》:“ 汉 初天下创定,朝制无文, 叔孙通 颇採经礼,参酌 秦 法,虽适物观时,有救崩敝,然先王之容典盖多闕矣。” 敝卒(bì zú):疲惫的士卒。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 安平君 以惴惴之 即墨 ,三里之城,五里之郭,敝卒七千,禽其司马,而反千里之 齐 , 安平君 之功也。” 敝箒(bì zhǒu):见“ 敝帚 ”。 敝帚(bì zhǒu):亦作“ 敝箒 ”。1.破旧的扫帚。喻无用之物。 唐 黄滔 《代郑郎中上静恭卢相》:“只眄高车而激切,空持敝箒以屏营。” 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杂录》:“辞昧体要,真材不足以胜;謏闻雷同,反得以敝帚倖出。” 清 宣鼎 《夜雨秋灯录·东邻墓》:“吾子与吾孙,慎勿当敝帚。”(2).指像对破扫帚一样,不予重视。《明史·孟养浩传》:“陛下不惟不听,且从而罚之,是坐忍元子失学,而敝帚宗社也。” 敝政(bì zhèng):腐败的政治。 宋 文天祥 《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》:“视民事如家,视敝政如己疾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吏部一·添注卫经历》:“其蠹吏治害民生,真第一敝政。” 敝幽(bì yōu):困顿,不得志。 清 唐甄 《潜书·恒悦》:“ 管仲 敝幽于 南阳 , 百里奚 饭牛于 秦 市,时忧也。” 敝邑(bì yì):◎ 敝邑 bìyì[my country] 对本国的谦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 敝衣(bì yī):破旧衣服。亦指穿戴破旧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 范雎 闻之,为微行,敝衣閒步,见 须贾 。” 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义理一·丧天真》:“予友 刘知县 敬宗 ,一日敝衣草履独行,遇诸涂,予戏曰:‘衣者身之章,毋乃褻乎?’” 清 唐孙华 《有客》诗:“敝衣策蹇卫,怀刺謁公卿。” 敝亵(bì xiè):破旧肮脏。 唐 沉既济 《枕中记》:“久之, 卢生 顾其衣装敝褻,乃长嘆息曰:‘大丈夫生世不谐,困如是也!’” 敝躧(bì xǐ):见“ 敝屣 ”。 敝蹝(bì xǐ):见“ 敝屣 ”。 敝屣(bì xǐ):◎ 敝屣 bìxǐ[worthless thing as a pair of ragged(shabby,worn-out) shoes] 破旧的鞋,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敝习(bì xí):坏风气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补遗·内监·阉幼童》:“是主上先置三尺於高阁矣,欲釐敝习,不亦难乎。” 敝膝(bì xī):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。敝,通“ 蔽 ”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后数日,上临山林,主自执宰敝膝,道入登阶就坐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敝膝,为贱者之服。” 敝帷(bì wéi):亦作“ 敝幃 ”。破旧的帷帐。比喻微贱之物。 宋 王禹偁 《归马华山赋》:“免随棹鞅之人,扬尘紫塞;非有敝帷之费,朽骨清溪。” 宋 苏轼 《别黄州》诗:“病疮老马不任鞿,犹向君王得敝幃。”参见“ 敝帷不弃 ”。 敝帏(bì wéi):见“ 敝帷 ”。 敝素(bì sù):破旧朴素。《后汉书·鲍永传》:“ 永 虽为将率,而车服敝素,为道路所识。” 敝俗(bì sú):◎ 敝俗 bìsú[bad social custom] 不良风俗;陋俗 敝室(bì shì):犹言破落户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 孟 氏, 鲁 之敝室也。” 敝舌(bì shé):舌头焦烂。引申为费尽口舌。 明 王民 《虎丘守岁杂意》诗:“敝舌谁能视,残棋不用完。” 明 高攀龙 《罢商税揭》:“ 神祖 朝群臣,敝舌虎颖,请罢税而不可得。” 敝人(bì rén):(1).疲惫的兵士。《文选·邹阳<上书吴王>》:“收敝人之倦,东驰 函谷 , 西楚 大破。” 吕延济 注:“收 秦 疲倦之兵,出 函谷关 而破 项羽 。”敝,一本作“ 弊 ”。(2).德行不高的人。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汝为敝人矣。凡人所以贵於禽兽者,以有仁爱,知相敬事也。” 明 何景明 《与侯都阃书》:“敝人皆狡,不识上下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神女》:“子诚敝人也!不念畴昔之义,而欲乘人之厄!”(3).对自己的谦称。 鲁迅 《华盖集·牺牲谟》:“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,也最乐于‘成人之美’。” 敝舃(bì tuō):破旧之鞋。 戴望舒 《对于天的怀乡病》诗:“这心,它,已不是属于我的,而有人已把它抛弃了,象人们抛弃了敝舃一样。” 敝裘(bì qiú):破旧的皮衣。 唐 岑参 《闻宇文判官西使还》诗:“白髮悲明镜,青春换敝裘。” 明 刘基 《呼灯》诗:“西风一夜吹庭树,惊起呼灯问敝裘。” 清 黄鷟来 《雨中感怀》诗:“起行视天宇,太息揽敝裘。” 敝蹻(bì jué):破旧的草鞋。喻极无价值之物。《资治通鉴·魏文帝黄初四年》:“违覆而得中,犹弃敝蹻而获珠玉。” 敝弃(bì qì):破旧不用。 明 宋应星 《天工开物·黄金》:“凡金箔黏物,他日敝弃之时,刮削火化,其金仍藏灰内。” 敝庐(bì lú):破旧的房子。亦作谦辞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君之臣免於罪,则有先人之敝庐在,君无所辱命。” 晋 陶潜 《移居》诗之一:“敝庐何必广,取足蔽牀席。” 清 王士禛 《<池北偶谈>序》:“予所居先人之敝庐,西为小圃,有池焉。” 敝陋(bì lòu):破旧简陋;破烂。 宋 岳飞 《辞太尉第四札子》:“臣虽无他长,粗知义命,平居服食器用,每安於敝陋。” 明 李东阳 《景州庙学重修记》:“学有庙,岁久敝陋,存不过十二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三》:“ 德州 李秋厓 言:尝与数友赴 济南 秋试,宿旅舍中,屋颇敝陋。” 敝裂(bì liè):犹霹雳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雷虚》:“其魄然若敝裂者,椎所击之声也。”参见“ 霹靂 ”。 敝力(bì lì):尽力。 明 李东阳 《进<历代通鉴纂要>表》:“不求敝力於难知,务期开卷而有益。” 敝苴(bì jū):破鞋垫。 清 方文 《久不得子留消息》诗:“千秋万岁名,弃之如敝苴。” 敝甲(bì jiǎ):破旧的战甲。亦以谦称自己的军队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我有敝甲,欲以观中国之政。”《资治通鉴·周赧王四年》:“今 秦 有敝甲凋兵军於 澠池 ……愿以甲子合战。” 敝坏(bì huài):(1).疲惫衰竭。 宋 叶适 《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》:“今猥云裕民,而急州县若星火,视其敝坏如髦蛮,此诲使病民尔,非裕之也。”(2).破旧衰败。 明 张居正 《请停止内工疏》:“或歷岁已久,敝坏当新,此事之不容已者也。” 敝化(bì huà):败坏风化。《书·毕命》:“敝化奢丽,万世同流。” 蔡沉 集传:“敝坏风化,奢侈美丽,万世同一流也。” 敝褐(bì hè):破旧的短衣。指寒素身份。《晋书·皇甫谧传》:“辞容服之光粲,抱敝褐以终年。” 敝国(bì guó):对自己国家的谦称。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敝国虽狭,地方数千里。” 敝鬼(bì guǐ):恶鬼。敝,通“ 憋 ”。《后汉书·度尚传》:“生为恶吏,死为敝鬼。” 敝规(bì guī):陋规,不良的惯例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礼部一·礼部官房》:“ 南京 礼部堂属,俱轮教坊值茶,无论私寓游宴,日日皆然,隶人因而索诈,此亦敝规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刑部·遣使审恤之始》:“三法司重囚,俱奉旨命大璫一人捧敕涖事,一如热审之例,真敝规也。” 敝赋(bì fù):对自己军队的谦称。古代按田亩出车徒,故称兵卒、车辆为赋。《左传·襄公八年》:“ 蔡 人不从,敝邑之人不敢寧处,悉索敝赋,以讨于 蔡 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我先君 襄公 不敢寧处,使 叔孙豹 悉帅敝赋,踦跂毕行,无有处人,以从军吏。” 敝风(bì fēng):败坏的风气。 明 张居正 《考满辞加恩疏》:“敝风因循而未振,实效疏阔而罔臻。” 敝房(bì fáng):谦称自己的妻子。《醒世恒言·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员外,小子今晚要回去看看家里,相求员外借些工钱,买办柴米,安顿了敝房,明日蚤来。” 敝恶(bì è):破旧粗劣。《新唐书·崔黯传》:“今闻主者不虔,祭器敝恶,岂朕事神蠲絜意邪?” 敝蠹(bì dù):指侵损国家利益的人或事。《新唐书·杨炎传》:“陛下至德,惟人是恤,参计敝蠹,莫与斯甚。” 明 张居正 《辽府承奉正王公墓志铭》:“君在内庭久,明习国家事,及至,则悉条司中诸敝蠹,启王釐正之。” 敝窦(bì dòu):弊端,营私违法的漏洞。 明 何士晋 《工部厂库须知·议册库》:“署中向无册库,案卷漫失,且诸胥有所不便,则恣意窃燬之,稽覆无从,敝竇百出。” 敝楮(bì chǔ):故纸。指古旧书。 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十五篇:“﹝ 胡应麟 ﹞谓 耐庵 ‘尝入市肆紬閲故书,於敝楮中得 宋 张叔夜 禽贼招语一通,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,因润饰成此编。’” 敝撤(bì chè):行步困难貌。敝,通“ 蹩 ”。 敝肠(bì cháng):坏心肠。敝,通“ 憋 ”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 羌 胡敝肠狗态,臣不能禁止。” 李贤 注:“言 羌 胡心肠敝恶,情态如狗也。《续汉书》‘敝’作‘憋’。《方言》云:‘憋,恶也。’” 敝敝(bì bì):疲困貌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七二引 唐 皇甫□ 《原化记》:“少顷,於水中见一道士,长纔及寸,负囊拄杖,敝敝而行。” 清 黄宗羲 《明夷待访录·田制一》:“井田不復,仁政不行,天下之民始敝敝矣。” 清 龚自珍 《阐告子》:“古圣帝明王,立五体,制五刑,敝敝然欲民之背不善而嚮善。” 秕敝(bǐ bì):败坏,破旧。 黄远庸 《论人心之枯窘》:“以 中国 歷史论之,每当一朝末叶,人民苦於朝政之秕敝,则顒顒响望伟夫圣人出而拯生民於疾苦之中。” 补敝(bǔ bì):亦作“ 补弊 ”。补救敝败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《春秋》……存亡国,继絶世,补敝起废,王道之大者也。”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至於 宣王 ,思昔先王之德,兴滞补弊,明 文 武 之功业, 周 道粲然復兴。” 三国 蜀 刘禅 《出军诏》:“奉顺符讖,建位易号,丕承天序,补弊兴衰,存復祖业。” 残敝(cán bì):凋零;残破。《后汉书·朱儁传》:“幼主劫执,忠良残敝。”《新五代史·杂传十四·张彦泽》:“ 周 奏 彦泽 所为不法者二十六条,并述 涇 人残敝之状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六回:“吾今日入 晋 为君,玉食一方,要这些残敝之物何用?” 穿敝(chuān bì):见“ 穿弊 ”。 摧敝(cuī bì):破败。 宋 洪迈 《夷坚支志甲·简寂观土地》:“今一年久,而屋宇摧敝,每天雨则面目淋漓,不可寧居。” 雕敝(diāo bì):(1).奢靡败坏。《史记·礼书》:“故大路越席,皮弁布裳,朱弦洞越,大羹玄酒,所以防其淫侈,救其彫敝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彫谓彫饰也。言彫饰是奢侈之弊也。”《后汉书·崔寔传》:“政令垢翫,上下怠懈,风俗彫敝,人庶巧伪,百姓嚣然,咸復思中兴之救矣。”(2).凋零疲困;破败;衰败。 宋 司马光 《韩魏公祠堂记》:“ 梁公 省彻战守之备,抚绥彫敝之民,民安而虏自退, 魏 人祠之,至今血食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天台山日记后》:“巖中佛庐新整,不復似昔时彫敝。” 李大钊 《马克思的经济学说》:“资本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,于是,资本家获利更厚,而小产业因此彫敝倒闭者亦复不少。” 凋敝(diāo bì):◎ 凋敝 diāobì(1) [hard;destite]∶衰败;困苦民力凋敝(2) [tatterded;ragged]∶残缺破烂旗帜凋敝 蠹敝(dù bì):亦作“蠧敝”。见“ 蠹弊 ”。 钝敝(dùn bì):谓破败,不锋利。 烦敝(fán bì):诸多弊病。 宋 曾巩 《本朝政要策·南蛮》:“南蛮於四夷,为类最微。然动輒一方受其患,至覆军杀将,与夫转餉烦敝之久也,则他盗亦缘而有。” 腐敝(fǔ bì):犹腐败。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:“末所愤愤者,徒以亡亲坟垄未成,所好羣书率皆腐敝,不得於礼堂写定,传与其人。” 共敝(gòng bì):亦作“ 共弊 ”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 子路 曰:‘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。’”谓甘愿始终共享车马衣裘等物。后用为同甘共苦的典实。《北齐书·唐邕传》:“﹝ 显祖 ﹞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 邕 ,云:‘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。’” 唐 张籍 《赠殷山人》诗:“同袍还共弊,连轡每推先。” 垢敝(gòu bì):亦作“ 垢獘 ”。亦作“ 垢弊 ”。又脏又破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自叙》:“冠履垢獘,衣或繿缕,而或不耻焉。” 唐 李绰 《尚书故实》:“忽有一人衣服垢弊,行过于前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道士》:“道士能豪饮。 徐 见其衣服垢敝,颇偃蹇,不甚为礼。” 蛊敝(gǔ bì):见“ 蛊弊 ”。 耗敝(hào bì):(1).亏损疲困。《明史·余子俊传》:“然是时,岁比不登,公私耗敝,骤兴大役,上下难之。”(2).耗费损害。《明史·傅宗龙传》:“ 宗龙 亦劾 嗣昌 徒耗敝国家,不能报效,以气凌廷臣。” 隳敝(huī bì):毁坏;残破。 清 华翼纶 《锡金团练始末记》:“带兵官为 余思枢 ,其兵抢掠有餘而战守不足,并託言东门驻卡隳敝不能防守。” 陈去病 《岁末杂感》诗:“ 长门 莫与讎,鸘裘輒隳敝。” 毁敝(huǐ bì):破败亏竭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地重人载,毁敝而养不足,事末作而民兴之。” 积敝(jī bì):(1).亦作“ 积弊 ”。累积弊病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彼日积敝,我日积完;彼日积贫,我日积富;彼日积劳,我曰积佚。” 晋 陆机 《五等诸侯论》:“经始权其多福,虑终取其少祸,非谓矦伯无可乱之符,郡县非致治之具也;故国忧赖其释位,主弱凭其翼戴,及承微积敝,王室遂卑。”(2).指积久的弊端。《宋书·武帝纪中》:“此州积弊,事故相仍,民疲田芜,杼轴空匱。” 唐 白居易 《为宰相贺赦表》:“矧又祗祀天地,孝享宗庙,蠲减租责,策徵贤良,褒德及先,赏功延嗣,敬宾养老,念旧睦亲,生人之积弊尽除,有国之頽纲必举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拟上殿札子》:“陛下不能如此,苟於积敝之末流,因不足任之才,而修不足为之法,臣恐在军者日以劳,而士民愈以穷困污滥,而於天下国家愈其无补也。” 清 林则徐 《颁发查禁营兵吸食鸦片规条稿》:“名为健卒而精力疲惫不堪,委以查私而贿赂公行滋甚,此种积弊,实堪痛恨!” 鲁迅 《二心集·上海文艺之一瞥》:“文艺不但是革命的,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,不但是指摘现状的,连那些攻击旧来积弊的,也往往就受迫害。”(3).谓长期艰危。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既拔自困殆,龙兴即位,天下喁喁,属望风政,积敝之后,易致中兴。” 极敝(jí bì):谓极其破敝。 宋 曾巩 《太祖皇帝总叙》:“ 太祖 承自 天宝 以后更 五代 二百餘年极敝之天下。”《四库全书总目·经一·易一》:“《易》本卜筮之书,故末派寖流於讖纬, 王弼 乘其极敝而攻之,遂能排击 汉 儒,自标新学。” 饥敝(jī bì):飢饿疲敝。《后汉书·庞参传》:“夫拓境不寧,无益於彊;多田不耕,何救飢敝!” 奸敝(jiān bì):亦作“奸敝”。见“ 姦弊 ”。 见敝(jiàn bì):谓由产生到衰亡。 清 唐甄 《潜书·博观》:“天地不知终始,而此二三类者,见敝不越岁月之间,而谓之同长而并久,其有説乎?” 救敝(jiù bì):同“ 救弊 ”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或推前王之风,可行於当年;有引救敝之规,宜流於长世。” 刻敝(kè bì):严酷的弊害。《后汉书·陈宠传》:“常亲自为奏,每附经典,务从宽恕,帝輒从之,济活者甚众。其深文刻敝,於此少衰。” 困敝(kùn bì):犹困弊。 宋 司马光 《论横山疏》:“天下困敝,至今未復。”《明史·西域传二·西番诸卫》:“自设州之后,徵发繁重,人日困敝。” 章炳麟 《商鞅》:“国政陵夷,民生困敝,其危不可以终一餔。” 裂敝(liè bì):破裂损坏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其得 汉 繒絮,以驰草棘中,衣袴皆裂敝,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作“裂弊”。 陵敝(líng bì):衰败凋敝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论》:“然令自房帷,威不逮远。始失根统,归成陵敝。” 流敝(liú bì):见“ 流弊 ”。 陋敝(lòu bì):破旧败坏。《宋史·乐志一》:“县设建鼓,初不考击,又无三鼗,且旧用诸鼓率多陋敝。” 沦敝(lún bì):没落衰败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上论》:“而或者忽不践之地,赊无用之功,至乃誚譟远术,贱斥国华,以为力诈可以救沦敝,文律足以致寧平。” 靡敝(mí bì):亦作“ 靡弊 ”。亦作“ 靡币 ”。亦作“ 靡獘 ”。1.残破,凋敝。《礼记·少仪》:“国家靡敝,则车不雕几,甲不组縢,食器不刻鏤。”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伐功》:“以搜粟都尉为御史大夫,持政十有餘年,未见 种蠡 之功而见靡弊之効。” 唐 韩愈 《与鄂州柳中丞书》:“比常念 淮 右以靡弊困顿三州之地,蚊蚋蚁虫之聚,感兇竖煦濡饮食之惠,提童子之手,坐之堂上,奉以为帅。” 宋 苏轼 《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》:“昔先帝用兵累年,虽中国靡敝,然 夏 人困折,亦几於亡。”(2).毁坏,破坏。《管子·轻重乙》:“草木以时生,器以时靡币,泲水之盐以日消。”《墨子·非攻中》:“今尝计军上,竹箭、羽旄、幄幕、甲盾拨劫,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,不可胜数。”一本作“ 靡獘 ”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有掎挈伺诈,权谋倾覆,以相颠倒,以靡敝之。” 杨倞 注:“敝,败也。”《文选·扬雄<解嘲>》:“ 吕 刑靡敝, 秦 法酷烈。” 张铣 注:“靡,坏也。”(3).耗费;浪费。《管子·轻重甲》:“顿戟一譟,而靡币之用日去千金。” 马非百 新诠:“ 张佩纶 云:‘靡币当作靡敝。’……《盐铁论·刺復篇》文学云‘军旅相望,甲士糜弊’。糜弊即靡弊,犹言消耗。” 宋 曾巩 《亳州谢到任表》:“程工省费,俾无靡敝之材。”《明史·刘奋庸传》:“生财甚难,靡敝无纪。” 疲敝(pí bì):◎ 疲敝 píbì[(of manpower,resources,etc.)be running low;become inadequate;fatigued;tired] 疲劳不堪。也作“疲弊”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贫敝(pín bì):亦作“ 贫弊 ”。亦作“ 贫獘 ”。贫穷破败;贫困。《宋书·文帝纪》:“比者冰雪经旬,薪粒贵踊,贫弊之室,多有窘罄。” 唐 陈子昂 《上益国事》:“乃使公府虚竭,私室贫弊,而天地珍藏,委废不论。”《史记·平準书》“百姓抏獘以巧法”唐 司马贞 索隐:“言百姓贫獘,故行巧抵之法也。” 清 吴伟业 《鹿樵纪闻·高黄二镇》:“ 得功 闻之,自谓身经百战,功甚高,而居 庐州 贫敝之地。” 破敝(pò bì):◎ 破敝 pòbì[shabby] 破坏损害;残破;破败衣服破敝 穷敝(qióng bì):见“ 穷弊 ”。 湫敝(qiū bì):低下破败。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黔游日记一》:“ 安庄卫 城内,即 镇寧州 所驻。其公署在南城内 段公祠 之东,湫敝殊甚。” 舌敝(shé bì):见“ 舌弊 ”。 衰敝(shuāi bì):◎ 衰敝 shuāibì[decline] 衰弱破败经济衰敝 损敝(sǔn bì):损耗,损坏。《明史·欧阳一敬传》:“人主深居禁掖,左右便佞窥伺百出,或以燕饮声乐,或以游戏骑射。近则损敝精神,疾病所由生。久则妨累政事,危乱所由起。” 亡敝(wáng bì):败亡。《后汉书·灵帝纪论》:“《秦本纪》説 赵高 譎 二世 ,指鹿为马,而 赵忠 、 张让 亦紿 灵帝 不得登高临观,故知亡敝者同其致矣。” 文敝(wén bì):亦作“ 文弊 ”。谓尚文之极而成弊害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三王之道若循环,终而復始, 周 秦 之閒,可谓文敝矣。” 唐 韩愈 《答吕毉山人书》:“又自 周 后文弊,百子为书,各自名家。” 明 刘基 《<苏平仲文集>序》:“ 汉 兴,一扫衰 周 之文敝而返诸朴。” 相敝(xiāng bì):亦作“ 相獘 ”。亦作“ 相毙 ”。1.共同消亡。 银雀山 汉 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奇正》:“刑胜之变,与天地相敝而不穷。”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是以业与三王争流,而名与天壤相獘也。”(2).相继疲敝。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 秦 赵 相毙,而王以全 燕 制其后,此 燕 之所以不犯寇也。” 行敝(xíng bì):亦作“ 行蔽 ”。谓货物质量差。 朽敝(xiǔ bì):见“ 朽弊 ”。 阴敝(yīn bì):谓不受阳光照射。敝,通“ 蔽 ”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《十六经·观》:“夫是故使民毋人埶,举事毋阳察,力地毋阴敝。阴敝者土芒(荒),阳察者夺光,人埶者摐兵。” 幽敝(yōu bì):见“ 幽蔽 ”。 窳敝(yǔ bì):腐败;凋敝。 清 钱谦益 《朝列大夫陆君墓志铭》:“於是乙科之自视,亦日益轻,而吏治益以窳敝,甚矣资格之为吏病也。”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垦熟地不过十二三,赋纳既亏,閭里窳敝。” 余敝(yú bì):过去留下来的劳顿疲敝。《汉书·昭帝纪赞》:“承 孝武 奢侈餘敝师旅之后,海内虚耗,户口减半。” 滓敝(zǐ bì):肮脏破旧。 唐 无名氏 《仙传拾遗·韩愈外甥》:“ 元和 中,忽归 长安 ,知识闒葺,衣服滓敝,行止乖角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仙人岛》:“驱马至西村,见父衣服滓敝,衰老堪怜。” 闲敝邑(xián bì yì):◎ 闲敝邑 xiánbìyì[make my country peaceful] 闲,使动用法,使敝邑(我国)得以安宁(清闲)吾子取其麋鹿,以闲敝邑,若何?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 敝帚自珍: 敝帚自享: 敝帚千金: 敝衣枵腹: 敝衣糲食:破衣粗食。形容生活困顿。 宋 曾巩 《徐复传》:“穷阎漏屋,敝衣糲食,或至于不能自给,未尝动其意也。” 清 刘大櫆 《谢氏妹六十寿辰序》:“其在 方 氏者,虽未死,而敝衣糲食,几无以为生。” 敝衣粝食: 敝帷不弃: 敝綈恶粟: 敝绨恶粟: 敝鼓丧豚: 敝盖不弃: 唇焦舌敝: 唇敝舌腐: 焦唇敝舌: 筋疲力敝: 金尽裘敝: 蠲敝崇善: 民生凋敝: 弃之敝屣: 弃若敝屣: 弃如敝屣: 千金敝帚: 裘敝金尽: 如弃敝屣: 舌敝耳聋: 舌敝唇枯: 舌敝唇焦: 视如敝屣: 视如敝屐: 同敝相济: 悉索敝赋: 悉帅敝赋: 衣敝履空: 足趼舌敝: 弃之如敝屐: 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: |